close

方法:時間管理最重要的3個要素

 

時間管理

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,曾研究過很多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籍和方法,

他發現,時間管理最重要的3個要素是計劃安排、避免浪費時間、增加可利用的時間。

他在《把碎片化時間用起來》一書中,

分享了幾個實踐這些要素的有效方法。

微信公衆號“谷聲熊”介紹了書中的部分內容。

 

第一,有效利用間隙時間。

對於短暫的間隙,也許有的人不會重視。

對此,野口悠紀雄認爲,“嘲笑15分鐘的人,也許會陷入爲15分鐘而哭的境地”。

野口悠紀雄會利用上下班的通勤時間,用手機播放軟件學習英語,

他還會事先在大腦裏裝滿問題和相關信息,這樣無論在多麽擁擠的交通工具上,都能完成思考。

 

學習感悟:

每天的零碎時間其實真的很多,一天累積下來甚至超過2小時,

不論是坐車或是等車,等開會、等人、排隊、刷牙時間、洗澡時間、開車時間......

我覺得時間的運用,不能再用過去的思維來安排

一定要一整段一整段的時間,才能做好事情。

我認為善用每個零碎時間,才能更有效率的處理好事情。

一心多用也是一種方法,在面對許多不需要很專注,很耗腦力的事情上

其實是可以多面處理的。

 

 

第二,把一天變成24小時以上。

人們可以使用一些技巧,提升時間的使用效率。

野口悠紀雄分享的一個技巧是“買時間”,比如出差時,可以多花點錢坐軟臥,

然後利用坐車的時間做些事情,即便在車上什麽也做不了,

只是幫你消除了疲勞,這樣到達後就能有效利用接下來的時間,

不用再花時間緩解疲勞,“如果時間價值比較高,就值得爲此花費金錢”。

另外,也可以“分享”他人的時間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請教他人。

 

學習感悟:

我覺得野口悠紀雄真的很聰明,請教別人的確是一個很有效率的方法。

自己想出策略來,的確是很有成就感。

但如果能夠向有經驗的前輩取經,可能會省掉很多前人所犯的錯。

在一個不熟悉的領域,或是面對不熟悉的問題,不要蠻幹,而是要取巧,

在創業這個領域也是如此,在一定的基礎上再翻新,而不是從無到有。

 

這也讓我想到,創新這個概念,其實也是來自對不同領域的熟悉,

再將看起來不相干的兩個領域概念結合,就是創新的基礎。

所以具備創造力的人,一定也是一個博學好奇的人。

懂得請教他人,其實不只是一個謙遜的好品德,也是一個節省時間的好方法。

 

 

第三,“拙速”原則。

做事情的時候,很多人都想先一心一意地完成最重要的事。

對此,野口悠紀雄的看法是,無論什麽工作,每天總有一些緊急的工作需要先完成,

他認爲用“拙速”原則,去處理一般的日常工作,能節省出更多的時間。

這個原則指的是,

不追求質量地快速完成,有時間的話,再來進一步完善。

這就像考試中,要先完成所有題目,有剩於時間了,再去反複驗算。

 

以上,就是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分享的時間管理方法,供你參考。

 

學習感悟:

 

不追求質量地快速完成,有時間的話,再來進一步完善。

這個策略讓我想起之前在看【最強大腦】時,

選手的時間安排也是作戰策略之一

有一些選手會以優先完成為原則

有一些選手會期許自己能夠完全正確,時間拉得比較長

在比賽過程中,當兩個參賽者同時都答對時,誰先完成就是勝利。

因此,許多優勝選手他們都會選擇時間優先原則。

 

生活中也是如此,許多事情,不一定要做到最完美,

有一些領域,或許就是我們不熟悉的,沒做到最好不見得是壞事,

需要把自己的時間與心力,花在自己更想完成或是更有成就感的事情上。

 

這讓我想到,拖延症其實某一方面也是一件好事情

雖然速戰速決是能高效率的處理事情,但有些問題,就還得要有時間的醞釀。

例如像是寫作這件事,在大學學測時,作文與選擇題一起考,

好的策略一定是,拿到題目先看作文題,雖然一時之間沒有靈感,

但在作選擇題時,也能夠在腦袋中慢慢構思,等到寫完選擇題,

就會發現有些靈感湧現,就能開啟寫作模式。

 

各位看官,謝謝您的閱讀

這是我的學習筆記,我是個深度愛好學習的人,也是個患有知識焦慮的人

每天都會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,也在得到app上深度學習

想透過這個平台與大家分享每天的所見所聞、所思所想

歡迎各位先進前輩也可以留言與我分享你的想法或是心得,

讓我們一起接受新知,自我迭代吧

我很期待看到大家的不同想法

每天都讓自己腦袋動起來吧~~~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嗜知丸玩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